一些学生在实习中一直“打杂”,一方面可能和某些单位不重视实习生有关,另一方面,很多实习生没有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实习中的大学生要全凭自觉努力,去表现自己,才能得到实习单位和实习老师的认可,才会被带进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中去。否则,就只能在“边缘”打转或做些打水扫地的工作了。
一.该不该自己找实习单位?
自己找实习单位,给许多大学生出了个难题。“我们能有什么关系?只能自己去碰运气。这是应届毕业生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该不该收取实习费用?
针对大学生实习收费问题,物价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解释:目前没有看到相关法规规定。调查发现,一些实习单位之所以对实习生收费,主要是为了“抬高门槛”,防止实习生过多。作为一个短期的实习,实习单位本身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资源,加上要为自己的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所以相当多的单位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实习。而且不少地方需要的是做技术性工作的,实习生却只能做做一般的基础性工作,实习单位认为实习生对单位的帮助不大,反而“添乱”不少。
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实习生的报酬。有些实习单位认可实习生的劳动,能够给付一定的劳动报酬,而大部分单位都不会给实习生报酬。
三.是实习还是打杂?
“希望大连市的企业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真正实习的机会!”也许这是许多实习生发出的共同呼吁。有单位工作人员说:大学生实习时应该“走出去”,或者带着研究课题下来,否则只能沦为“打杂工”。
一名大学老师则认为:一些学生在实习中一直“打杂”,一方面可能和某些单位不重视实习生有关,另一方面,很多实习生没有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实习中的大学生要全凭自觉努力,去表现自己,才能得到实习单位和实习老师的认可,才会被带进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中去。否则,就只能在“边缘”打转或做些打水扫地的工作了。
四.实习生的利益谁来保护?
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意外该由谁来负责?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企业和学校可能还没有考虑。目前,在实习生和实习单位之间,最多的做法是接收单位和实习学生的一种口头约定。由于目前我国关于实习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实习生的权益保护问题可以参照《劳动法》规定。但是,要确定实习生和实习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还应看实习生能否创造劳动价值,而这一点目前是很难认定的。
一位大学教育工作者认为,出现种种实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和企业以及用人单位衔接不好。从市场的角度看,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企业则是接纳人才的地方。现在的大学生实习制度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学校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而是学校、企业各顾各的,学校培养的都是理论型人才,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实际操作型人才。
有关人士希望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并使之成为一种常规行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建立泄密责任追查制度,避免大学生实习短期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逐渐制订并完善大学生实习期间人身及相关权益保护制度,保护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补充完善《劳动法》,规范大学生实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相关劳动纠纷的问题。
在“大学生实习制度”还没有建立之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包括大学生都认为,实习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只要大学生认真努力去寻找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实习都会有收获。
收藏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