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内蒙古地区的公务员考试报名已经结束,在此之前,呼和浩特市不少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已开始了积极的招生
工作。记者走访时发现,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一改往年的火爆场面而出现了明显的“业绩不佳”的现况,一个能容纳上百人同时听课的培训教室内只零零星星的坐了20多人,而这20多人中还不乏有试听的考生。为什么
今年公务员培训会遭遇如此“寒流”?对此,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和走访。
高校名师教学变成远程授课
已经工作两年的张静刚刚报了公务员考试,正在为备考而发愁,她本想参加一个公务员考试培训班,但试听后却打消了这一念头。张静告诉记者:“因忙于工作,早把书本搁置了,前几天买了些复习材料,但因很长时间没有看书,感觉自己有些看不进去。后来我看到一份传单,上面写着‘你想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吗?你想成为万里挑一的佼佼者吗?本培训班提供公务员考试培训,知名大学权威讲师现场授课……’不仅如此,上面还介绍说,会有高校名师现场讲解。这让我不禁心头一动,我觉得这的确比自己在家看死书的效果要好很多,于是按照传单上的地址前往试听。可是我一进教室发现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名讲师,培训形式是通过一张光碟和一台投影仪在进行远程教育,这让我不免有些失望和上当的感觉。”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培训班所标榜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的“权威师资”比比皆是,而不少学员表示,即使是真人现场授课,其讲师究竟是否权威,他们也无从得知。
培训打出“包过”招牌考生发出质疑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在一些大学校园和居民小区以及街头张贴着不少公务员辅导班招生的信息,其中一些培训班则是毫不避讳地用醒目的字体打出“包过”的招牌来招揽生意,这“包过”真的能过吗?
市民何洋从2007年大学毕业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平日里就是看有关公务员考试的相关资料和书籍,希望哪天能真的捧上个“金饭碗”,可是一连考了两次都是差一点儿,当他看到街上贴有“包过”的广告后产生了兴趣,但是当听到自己的同学讲述了“包过”的真相后,自己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何洋这样告诉记者:“我有一个同学花了4000多元报了个培训班,当时说是包过,可是我这位同学不但没过,后来还因为‘不过全额退款’的承诺和培训班大闹了一场,其实仔细想想不难发现其中破绽,如今岗位竞争得这么激烈,要是大家都去报什么‘包过班’就能过的话,也太不靠谱了。”
收费标准“毫不含糊”
考生多选自己做老师
现场授课变为远程,的确有点欺骗人,“包过班”的宣传又有点忽悠人,但这收费标准却从不含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申论和公共基础三科周一至周五下午开课,全程下来要1200元钱,更令人吃惊的是几张所谓的名师授课的光碟加上几本辅导书价格在千元左右。
记者在另一家公务员培训班门口,见到了刚刚试听完的刘焰军,他告诉记者:“平均算下来,上一节课就要100元钱,我觉得不如买碟回家看,可一问价格才知道,碟和书要1000元钱,打完折也要700多元。”
记者了解到,面对目前市场上不少公务员辅导班的如此现状,不少考生选择自己在家复习。报考了公安系统的王丽告诉记者:“上大学时,培养的就是我们的自学能力,只要自我控制能力强一些,每天都能自觉抽出时间在图书馆或在家复习,我觉得效果不一定会比去培训班差。”
“高报考低录取”导致培训市场“遇冷”
对此,记者也采访了内蒙古大学的张教授,张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有两大因素制约着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的发展。第一,政策导向不利于培训市场,因为公务员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这一政策就导致了培训机构‘押题’、‘猜题’准确度的大减,大部分培训机构只能按照以往的经验和‘蛛丝马迹’的消息匆忙上阵,这也使得一些考生对培训班、培训课程的信任度大减。第二,公务员考试报考率高,录取率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很多考生只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不愿意花费大价钱去听课培训。”对此,张教授表示,培训机构应考虑降低课程价格以吸引考生。
考试中心证实报考人数减少三四万
针对今年公务员培训班“遇冷”这一情况,3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内蒙古人事培训考试中心,了解了更多相关事宜。人事考试培训中心的闫晨光主任告诉记者:“截至今日,我区2010年的公务员考试报名已经结束,但交费日期截止到明天,所以还不能准确统计出今年全区的实际报考人数。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区报名人数大概为7到8万人,而资格审核通过的约为58000人。而去年我区的报考人数约为11万人,资格审核通过的有65000人。从报考数据显示来看,今年的报考人数有一定的减少,报考人数少了,公务员培训班的生源也自然不及往年。另外,今年公务员考试的职位仅限于公安、法院、检察院和司法部门,一共有3000个职位,也就是说,20个人中会有一个人过关。而去年报考人数多,只有1500个职位,相当于40多个人中只会有一人通过。这样,竞争力也不及往年,所以人们对培训班的依赖度也少了很多。”
针对今年公务员考试培训班“遇冷”这一状况,闫主任还表示,另一个很客观的因素,就是公务员培训班大多为私人经营者,对此,很多考生对其师资力量有所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