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中国·大连人力资源市场、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联合承办的“中国·大连2012春季人才招聘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在世界博览广场举行。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看到,不少招工企业对求职者的简历十分“冷漠”,随意丢弃。招聘会散场时,记者在很多展位上都看到招工企业丢弃的求职者简历以及照片和获奖证书的复印件等,甚至在卫生间和大厅内的几个垃圾桶内,都能看到被丢弃的简历。这些简历中涉及很多个人信息,多数为应届大学生精心制作,有的是彩色打印,有的甚至是铜板纸印刷。简历中,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联系方式、亲友电话和兴趣爱好都十分详细,如果被不法分子拾获,后果将很严重。
眼下,进入招工旺季,求职者四处投递简历,但一些用人单位对简历的保密和销毁工作不够重视。招聘会散场后,简历、名片四处散落,给求职者的隐私泄露带来很大危险。法律人士表示,招工企业或专业的劳动力中介机构,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妥善保管求职者简历。招工单位如对简历保管不当,导致求职者受到严重损失,要承担法律后果。
昨日,记者对沙河口区部分高校集中地区的复印社进行了调查。在大连交通大学门前黄河路上的几家小复印社,记者看到有学生来打印简历,每人少则几十张,多则几百张。对打印效果模糊或因复印机夹纸导致作废的简历,学生们通常不予理会,任凭复印社工作人员扔入垃圾箱。在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周边的几家复印社,记者看到的情况大致相同——印有学生各种信息的简历如复印时作废,则被四处丢弃,等着统一卖废纸。
接受调查时,多数求职者表示,在目前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中,很难要求招工单位认真保管自己的简历,更不敢要求对方“如果不录用,请及时退还我们的简历”。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制定相关法规,对求职简历中涉及的个人隐私进行保护。“最好是主办方在人才招聘会开始时,明确通知招工单位要妥善保管或及时退还求职者的简历。”
采访中,大连利金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大伟表示,招工、用工单位及人力中介机构都应妥善保管求职者简历。据了解,目前虽然没有专门的法条规定上述单位必须妥善保管求职者简历,但根据民法的基本原则和近年来的司法实践,相关单位如果随意丢弃求职者简历并造成一定后果的话,则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侵权人因故意或过失导致他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应结合主客观原因及被侵权人遭受损失的程度进行合理裁定。”
收藏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