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设计路 最大单生意项目金额达30万
论到设计,科班出身的程卓有一肚子的新鲜点子。2006年,自四川美术学院版画专业毕业后,在朋友介绍下,他开始试水装饰设计行业。其间,为了生计,他还办过补习班,为渴望踏入艺术殿堂的考生提供专业指导。随着经验增多、人脉拓广,程卓开始考虑,与其帮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开公司当老板,掌握主动权。
食用菌种植、数据恢复中心、文化传媒公司……在重庆,和程卓抱有同样创业梦想的大学生还有很多。为帮助其施展拳脚,政府出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按照规定,高校毕业生创办微企,进入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发展后,不仅能接受免费培训,还能在场地租金、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税费等方面享受优惠。
“政策的确很吸引人,当时我正接手一个鸵鸟蛋壳工艺项目,于是决定办家工艺品公司。”家里资助7万元,加上政府补贴3万元,程卓共筹到10万元启动金。
2010年底,他和近30名创业者一道,接受了5天免费创业培训。从管理员工到制定利润计划,逐渐明晰了“老板经”。就在去年3月,重庆艺卓工艺品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地址就在渝中区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
“办公格子间租金减免,享受税费减免,办理证照、年检、年审等手续3 年内不收行政性收费,有啥新政策还会及时通知。”程卓说,缴纳的税费少了,公司利润增多,肩上的担子也轻了不少。“总体运营不错,目前接到最大的一单生意,项目金额就有30万。”
孔雀不再东南飞 5万余农民工返乡创业
除了大学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也选择返乡,踏上创业征途。
“土地租金很优惠,刚开始时,公司虽接到订单,但厂房还没盖好,政府就帮着找厂房生产。”大学毕业后,江津人朱兴德就前往深圳打工。2007年,在招商优惠政策吸引下,他回到家乡办起重庆科本科技有限公司。
朱兴德说,上岗前,政府可免费培训技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时,每用一名农民工,就能拿到5万元贷款,总额高达100万。同时,还能享受一定财政贴息。
市人社局表示,按照“园区建设带动返乡创业”思路,目前,全市已建立3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区县,76个市、区县、乡镇三级返乡创业园区。通过“三权抵押”试点,资金、技术、服务“三下乡”,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市外出农民工887万人,其中489万人选择留在市内务工,占到总数的55%,首次超过外出打工人数。此外,有38.5万名市外农民工返乡,他们中的5.1万人选择了自己当老板。
收藏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