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北京市政府下发《关于促进本市居民收入增长的意见》,提出旨在“提低”、“扩中”、“限高”的十条涨薪措施。这意味着此前盛传的“北京酝酿给全市居民涨工资”开始付诸行动。
因为重速度轻质量的发展模式,中国人收入多年来跑不赢GDP,民怨不少。因此今年高层明确提出“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但“十二五”开局之年过半后的盘点表明,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在扣除价格因素后增速未跑赢GDP,天津、福建等13省份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当地GDP,这实在让人尴尬。
所以北京此时专门出台“涨薪令”,在给“全市居民涨工资”的同时,也为年初定下的发展蓝图“打补丁”,意义深远。
而各方反映,北京涨薪令不乏新意。如“提低”,首次强调“确保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不低于居民收入增加幅度”;如“扩中”,涨多少工资将予以量化,提出“建立和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工资协商由第三方代劳;如“限高”,提出“完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机制”。
做大“蛋糕”并分好“蛋糕”,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公平的迫切需要。所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中等收入人群工资、限制垄断行业工资,既是广大职工的殷殷诉求,也是政府的不懈追求。但“提低”、“扩中”、“限高”同时推进,此前多为学界探讨或官方思路,而今北京市将“纸上谈兵”化为具体行动,令人惊喜。
而更大的惊喜还在于,北京对“扩中”——提高中等收入人群工资,也拿出了操作办法。
因为“用工双轨制”等因素,多年来农民工等工资过低,导致贫富差距过大。所以各级政府近年致力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去年30个省份最低工资标准增幅约22.8%,今年18个地区涨幅为22%。且今后,“提低”还将继续。
同时,垄断行业和普通行业收入差距过大也屡遭诟病,各方开始限制垄断行业工资,如多部委前年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南京市去年首次对垄断行业工资涨幅“限高”。
即便因各利益群体“阻挠”而酝酿三年仍难产的《工资条例》,也对“调低”和“限高”作出了规定。
但与“调低”和“限高”相比,中等收入阶层却始终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扩中”行动甚少。
因为行动少、关注少,因为就业难的社会现实,多数中等收入者不敢轻言加薪也无渠道加薪。虽然难以找到中等收入者多年未加薪的数据支撑,但现实中肯定绝非少数。不然,面对众多靓丽统计数据,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高喊“被加薪”、“被增长”了。
而难加薪只是这一群体生存困境的一个表现。我国中等收入阶层虽已达2.3亿人,但在房价、物价的高压下,“一座房子消灭一个中产”,很多中等收入者正向下流动,中等收入阶层出现发展减缓乃至回流的态势。
据说,中等收入阶层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理应重视。所以北京“扩中”,无异于就让当地中等收入者看到了春天,这不仅表现在其加薪诉求将获得满足、加薪有了渠道,重要的是体现了政府对这个群体发展的重视。
小编寄语:北京作为首都,很多举措都具有引领作用。若有更多省份能效仿此“涨薪令”,这才是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春天到了。
收藏信息: |
Copyright (c) 2007-2010 www.059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闽B2-20070041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0707138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