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职场风云突变 Paul,33岁,硕士学历,目前是某外资公司市场部首席策划。Paul入行已经8个年头,可谓经验丰富;而年龄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高峰期,创意多;加上手中的媒体资源,正是业内最炙手可热的人物。照理说,Paul要高薪有高薪,要名气有名气,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来向精才网寻求帮助呢?
自Paul加入目前的东家以来,顺风顺水,顶头上司市场部总监很赏识他,在Paul漂亮地完成了几个案子之后愈加器重他。Paul成为公司首席策划的两年后,原来的总监离职,Paul的顶头上司换了人。起初,Paul对人事变动并未在意,他认为凭自己在公司的地位,未来发展不会受到影响,况且只要
工作做得好,在谁手下都一样。
渐渐地,Paul发现事情并不像自己想得那样简单。新总监很尊重Paul,对他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也相当肯定。然而Paul还是很快发现了不一样。例会的时候每每Paul发表观点,总监看似认真在听,但多是做出礼节性回应,并没有做细节性探讨。再后来,Paul的案子经常被新总监客气地回绝,不再高比例通过。其直接后果是,许多案子分流到其他人名下,“首席”两字只剩一个名头。
这样的冷落让Paul很不自在,他的心理和精神方面也起了连锁反应。一方面,他变得不自信,新想出来的点子会被自己先否决掉,时间一长,Paul开始担心自己会提早进入思维枯竭期;另一方面,对于自己一直充满激情的工作渐渐没了兴趣,甚至想换一个
行业重新开始。Paul对未来开始生出疑惑,到底该何去何从?在朋友的介绍下,Paul想到了向精才网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寻求答案。
案例点评:
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上司来了,多少会影响到一点旧上司面前的红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在职场的确可能会发生,但在Paul的案例中,这种判断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可以看出,其实新的总监并没有刻意为难Paul,双方很可能只是由于创作风格、理念不同,在创意方面短时间无法达成共识。部门领导人当然有权利决定本部门的风格,他不接受某个人的个人色彩,并不能说是错。所以,精才网职业规划师认为,Paul的“新上司有意针对我”的思维定势带了较浓的主观色彩。
从深层次来说,Paul对工作灰心倦怠,上司的更迭只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很可能来自他内心深处对目前工作的“审美疲劳”。
精才网职业规划专家认为,对于一位资深职业人来说,长期处在同一领域,每天接受大量相同的信息,难免会产生心理上的疲劳。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心态,会对现有职业产生厌倦,进而对自我需求发生怀疑,职业动机也变得不明确。这一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中的“审美疲劳”。
精才网专家分析:
职业“审美疲劳”从何而来 职业上的审美疲劳感从何而来?精才网职业规划专家认为,无论多资深或者取得多大成就的人,在个人职业发展中总是存在一种情感诉求,简单说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当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果时,只是形成了客观上的结果,只有当他在主观上实现了职业满意度时,才能获得一种职业安全感。在职业安全感的心理暗示下,他会明确自己的职业动机,发现新的职业需要,同时以快乐的心态继续工作,这样的过程是一个良性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明确的职业动机需要足够的职业安全感,而要获得足够的职业安全感,则要达到一定的职业满意度。很明显,像Paul这样的资深人士,由于长期的重复性工作,其对于工作的厌倦感,使自己无法对工作成果产生主观上的满意,即职业满意度不足,因而缺乏职业安全感。在这一状态下,职业动机变得模糊。
专家支招:
如何应对职业“审美疲劳” 每个人在职场生涯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上升瓶颈,只有突破了这些瓶颈,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发展。在精才网,类似Paul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而有此类问题者大多数都是之前已较有所成就者。这种职场的转折点处理得好,可能会是一次飞跃,处理不好,则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克服职业“审美疲劳”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前面的分析,应该顺藤摸瓜寻找应对措施,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满意度,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审美疲劳”。精才网职业规划师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寻找新的动力源泉 从个人自身角度来讲,寻找新的动力源泉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职场遭遇“审美疲劳”,从职业生涯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说面临的是一个停滞期,只有发掘出新的动力,才能够继续前进。这个时候,不妨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己的日常工作内容,从中发现新的乐趣以及新的挑战。新的乐趣可以减缓每天面对大批量重复信息的厌倦感,新的挑战则可以赋予自己新的工作激情,激发斗志。
同时,别忘了时时留意可能面临的机遇。当你意识到你还有可上升的空间,并且面前已经打开了一扇门,纵使你“疲劳”得昏昏欲睡,还能不被唤醒吗?
●学会容纳他人的价值观
一个个体在工作中会与其他各种各样的个体接触,例如同事、上级、客户、下属等等,而不同的个体价值观是有差异的。只有当一个人的价值观与其他人的价值观相匹配的时候,他才能感受到他人的欣赏和认同,从而达到职业满意度。
提升职业满意度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改变个人对待他人价值观的态度。这里所说的改变,并不是说一定要认同别人的价值观,而是试着去容纳。每个成年人的价值观大体都已经定型,无论是改变自己或是改变他人都是不可能的。你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认可,即是希望别人认可你的价值观,因此作个换位思考,在坚持自我的同时不妨试着接纳别人的价值观。
试试感受他人的观点,发现合理部分,再来审视自己的想法,看看原本的坚持是否真的完美无缺。即使你仍然保留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因为孤芳自赏而平添许多怀才不遇的苦恼。
●足够的自我肯定
职业满意度除受以上因素影响外,个人的自我肯定也是其中一个方面。自我肯定不足,职业满意度自然达不到。长期从事同样的工作,逼迫自己每天接受大量相同的信息,会直接导致潜意识的排斥,同时对自己所获成就的欣赏度也会日益降低,久而久之,原来清晰的职业“审美”标准变得模糊,“审美”意识相应麻木,自然产生“审美疲劳”。这也就是为什么Paul会对自己有一种心理暗示,认为新上司为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