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再囧途之泰囧》是典型的类型片路子——公路片。商业成功人士徐朗、项目竞争对手高博、中途偶遇的奇葩王宝,“三人行”跨出国门远赴热带风情浓郁的泰国,一路遭遇“敌人”狙击,上演泰国冒险传奇,幽默+传奇+温情——成了《泰囧》的独特“招式”。
这年头,在贺岁档,全身心地看一部幽默喜剧比登天还难,曾几何时起,贺岁档里开始充满民族悲痛,观众一次次被崇高的道义教育、感化,电影院里的抽泣声不绝于耳,人们感慨过节真是“过节”,有点受不了。
《泰囧》给了人们希望,让我们眼前一亮,你会觉得突然由“悲”转“喜”,有种时空错落的感觉——尤其是看了《1942》之后。
我发誓,在观看《泰囧》过程中的每一个笑声都是发自我的内心,不是被导演的无厘头绑架和强奸,而是实实在在的“至愉所乐”。我始终认为中国影坛中有这么几个人不用“演”,就单单站在那里就让我有发笑的冲动,葛大爷、黄渤、徐铮、王宝强都是我所认为的这样的人。《泰囧》里就一下汇聚齐了三位囧神,怎能不惹得观众提前贮存笑点,只等某个时刻的全力引爆!
还记得当年的《人在囧途》吗?虽然他的票房根本没办法和如今的《泰囧》相提并论,但无疑《人在囧途》开创了当代中国喜剧公路片类型的先河,其良好的口碑为《泰囧》打下了坚实的基奠,即使《泰囧》没有扩大其宣传力度,只凭口碑营销的话,大多数观众一看《人再囧途之泰囧》这个名字就会冲进电影院一睹究竟,毕竟当年的《人在囧途》太搞了,印象太深刻了,不切身体验一下《泰囧》,真没话语权评价是否比第一部“更囧”,你要相信,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是真刀真枪的拼杀,市场会说话!
我觉得从徐铮身上能看到宁浩导演的影子,宁浩是我十分敬仰的一位导演,其开创的多线索并行叙事结构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无疑,从《疯狂的赛车》、《无人区》等电影的合作中,徐铮聪明地从宁导那里学到了很多电影叙事技巧,巧妙安排推陈出新,简单大方不落俗套。
除了剧情很吸引人之外,《泰囧》在情感处理上很能把握观众的心理需求,在酣畅淋漓地大笑同时,还留有丝丝温情,“知足、宽容、珍惜”是徐铮喜剧电影这个葫芦里卖的“药”,愉悦的同时,给人情感慰藉,感动而不流泪。
从“商业战略”上来讲,《泰囧》的排片策略非常聪明务实,在发行上真可谓出奇制胜,据悉,影片原本定在12月21日上映,和《血滴子》、《十二生肖》、《大上海》同一周,这个档期是一年当中贺岁档中的重中之重,观众数量最多,又加上元旦小长假的额外“红利”,想必,如果《泰囧》和这几部“大制作”同时上战场的话,恐怕真是“血雨腥风,孰胜乎?”,我觉得起码在气势上,《泰囧》不会占到什么便宜。可能光线预见到了这样做的不利因素,于是便把影片提前到了12月12日。这一周是《1942》公映的第三周,其势头已经慢慢退去,此情况下,12日到20日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泰囧》完全可以运用这个市场空档大做文章,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态势。谁知,市场上反馈回来的效果来看,《泰囧》简直比黑马还黑马,完全不给《大》、《十》、《血》面子,受此影响,全国各大影院也顺势而为,加大《泰囧》的排片量,一浪高过一浪的观片热潮席卷而来。
《泰囧》是类型片的胜利,是低成本电影的狂欢,是真诚的感召。《泰囧》、《恋爱33天》等电影的成功,告诉我们,在张国师,冯大导,陈香蕉随便拍点什么就想圈钱好几个亿的时代,在一帮导演随时要训诫观众什么叫艺术的时代,已经终结了!徐铮踏踏实实地给观众讲了一个有逻辑的好故事,如果你没本事成为李安,那么就学徐峥。
收藏信息: |